会员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联播  >  正文

理性看待波动 扶持尚须加强

发布日期:2014-07-01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

  辽宁:设施蔬菜谋转型

  “我今天摘了77袋400斤的芸豆,现在卖4.1~4.2元/斤。春节前后一斤能卖到8、9元钱,然后逐步下降。这一茬芸豆能摘到6月末,一个棚纯利能有8、9万元。”4月22日,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的农民陈鹏向记者说起他家的种植情况。

  进入3月份以来,辽宁省的蔬菜价格总体持续下降,省内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继续走低,已连续下降6周。据省农委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4月11日~17日这一周,省内蔬菜批发价格周环比下降3.15%。其中,土豆价格继续保持明显涨势,其他蔬菜价格则不同程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辽宁本地气温高,棚室蔬菜生长快,产量充足;外地蔬菜由于进价成本低,又源源不断地引进,从而造成了市场蔬菜供应远大于需求。

  近年来,辽宁的设施农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省政府启动了1000万亩设施农业工程,2008~2012年,每年扶持新建设施农业80万亩以上,利用5年时间使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0万亩。全省掀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热潮,涌现出沈阳市、锦州市、铁岭市、朝阳市等4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的大市。

  到2012年底,辽宁省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100万亩,全省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总产量达到4013万吨,其中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998万吨。2013年辽宁省蔬菜播种面积1246万亩,产量4253万吨,产值776亿元。作为2014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主要目标之一,蔬菜总产量要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并继续推进1000万亩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集中力量推进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

  辽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快速增加,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不闲,产品销售实现了冬销北、夏销南,已成为调剂南北蔬菜市场的优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产量的增加会不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沈阳市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告诉记者:“沈阳地区销售不难,秋菜主要往南方销,棚菜往北方走,这季节没有滞销的。大民屯镇有47家酸菜加工厂,过完春节后白菜不够用还从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大量往回拉。”

  据介绍,大民屯镇近年来以发展蔬菜产业为重点,全镇蔬菜面积已达9万多亩。生产的蔬菜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俄罗斯。特别是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露地菜和棚菜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不断提升,露地菜每亩地效益在4000元以上,棚菜每亩地效益都在万元以上。

  据了解,大民屯镇方巾牛村一个村一年就能产棚菜1亿公斤以上。该村党总支书记祝江全说:“我们村的棚菜50%销往长春、吉林、哈尔滨、大庆等辽宁以北的大中城市,30%进沈阳,20%进北京。种棚菜效益比较稳定,农民也有多年种植经验。目前要做的是对老棚区进行逐步改造,提高棚菜质量与效益。”

  从2013年开始,沈阳市进入设施蔬菜转型发展、提质增效阶段。市政府提出了设施农业建设就要发展形象好、生产能力强、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对百亩小区补助20万元,并且加快对生产能力低下小区的改造进程。

  根据辽宁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设施农业生产实际,在设施农业规模突破1000万亩后,全省设施农业本着“优化结构,集成技术,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基本思路,工作重心从注重规模建设转换到提质增效上来,设施农业规模稳定在1100万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辽宁省设施农业还主要以栽培蔬菜为主,存在着结构趋同和市场竞争压力,今后要因地制宜推进设施花卉、西甜瓜、小浆果栽培,根据市场需要来扩大特色产品的种植比例,并不断加快品种优化调整步伐,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品种,进一步提升设施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

  寿光:应对菜贱伤农有办法

  4月23日,已近傍晚,在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永明蔬菜公司经理孙永明看着大半车卷心菜愁眉不展。“这菜昨天从临沂郯城一毛二一斤收的,今天两毛二一斤没卖了,剩下一多半。没办法,赶上叶菜行情不好,这趟又得赔上千把块钱了。”孙永明说:“咱还好点儿,种菜的农民更苦,一亩地就卖个四五百块钱,别说回本了,地钱都挣不回来。”

  4月24日一大早,记者又来到寿光市稻田镇宋四村,村民宋永强的黄瓜已被星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车拉走了。宋永强说:“咱是合作社社员,种的黄瓜合作社包销,现在一块五六一斤,跟去年同期差不多。”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工作人员的介绍印证了这两种情况。“目前蔬菜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白菜、芹菜、卷心菜等为代表的叶类菜供应充足,销路不旺,价格很低;二是以西红柿、黄瓜等为代表的寿光本地设施蔬菜价格下降,这是受气温增高、产量上升影响,但符合常年运行规律,与去年同期相比并不差,个别品种还有较大增长,比如樱桃西红柿等。”

  一边是“菜贱伤农”又现:由于今年春季气温持续走高,多地地产蔬菜集中上市,导致价格跌入低谷。据“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最近一周的蔬菜价格统计显示,莴苣、泡椒、大葱、大白菜4类环比跌幅49%、46%、41%、39%,同比跌幅70%、69%、60%、82%。

  一边却是“菜贱难伤寿光菜农”:寿光最近一周地产菜品种上市量增加3%,交易繁忙。其中,黄瓜、小黄瓜价格下跌,跌幅超过20%;丝瓜、苦瓜、樱桃西红柿等价格上扬;长豆角、扁豆、油豆等上市量较小,批发价格相对较高,比较畅销。

  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对付‘菜贱伤农’,寿光有两个法宝,一是优质蔬菜品牌响,二是产销对接能力强。”

  在蔬菜市场上打拼了20多年的孙永明对此感触颇深:“寿光蔬菜种了这些年,牌子叫响了,菜农也种明白了。现在,各个乡镇有的主打西红柿,有的主打小黄瓜,有的专种茄子,都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品牌,每年产量、价格都很稳定。”

  “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是困扰高端农业的一大难题。对此,寿光着力擦亮了优质蔬菜品牌。”杨维田说。寿光连续举办了15届国际菜博会,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意见》,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品牌创建主体,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奖励1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目前,寿光绿色食品品牌达264个,“三品”认证基地达71万亩;“乐义蔬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桂河芹菜”、“寿光大葱”等17个农产品被确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在洛城镇浮桥村,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浮桥萝卜”又让菜农发了财。村民巴庆民今年种了4亩春季拱棚萝卜,平均亩产1.6万斤,售价达2.5元/斤,一亩萝卜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里有合作社,有市场,咱的萝卜多数是装箱卖,很多直接进超市、酒店和大批发市场,价格比一般萝卜贵五六毛。”巴庆民说。

  产销对接能力强,是寿光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优势。“一是大力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提高社会服务配套能力。二是推进蔬菜生产园区化发展,打通从农业园区向高端市场的销售渠道。”杨维田解释。

  占地面积3000亩的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总投资20亿元,年可交易蔬菜等农产品100亿公斤,是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有“买全国、卖全国”之誉。除物流园外,寿光还在镇村建设了40多处规范化专业市场、近200处规范化集贸市场和500多处地头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海上“蓝色通道”,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寿光蔬菜已经销往全国30个省市区及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同时,寿光积极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工厂型”农业园区、“合作型”农业园区和“股份型”农业园区三种模式,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园区,使蔬菜种植向园区经营发展。

  有了上述基础,寿光构建起了从农业园区向高端市场直接配送的六大网络。一是在大中城市建立直营店网络;二是在大城市建立VIP高端客户直供网络;三是在大型超市建立寿光品牌蔬菜专柜;四是在大型城市社区建立加盟店;五是与大型餐饮企业联合建立生鲜蔬菜厨房配送系统;六是探索建立了以“蔬菜呼叫中心”为核心的“手机订购”销售模式。

  目前,寿光约有八成园区蔬菜以品牌蔬菜形式进入了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400多个超市,沃尔玛、乐购、家乐福等大型连锁企业均在寿光建立了配送站。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