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重庆考察激发农产品流通新思路

发布日期:2019-08-02    来源:国际商报
【字体: 打印

重庆考察激发农产品流通新思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贸市场供应如何实现升级?平台经济怎么建设?精准扶贫如何更有效地扩大辐射范围?农村电商站点怎样激活生命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全国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期间,由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代表组成的考察组对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李市镇农村电商站点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是重庆最大的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公益性示范性市场。该市场不仅承担着全市72%的生鲜农产品供应,还辐射四川、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已成为西部地区交易规模、聚集辐射范围均位居前列的全国跨区域骨干流通网络节点市场和全国“南菜北运”重要枢纽。

  双福国际农贸城负责人向考察组汇报了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公益性市场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市场转型升级的经验。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双福农贸城打造出一批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并采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措施助农增收;在环保方面,市场加大投入,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在建设农产品供应链方面,大力推进产销对接,积极推动农商互联,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完善供应链体系配套服务。

  最触动考察组的是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据双福国际农贸城介绍,为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市场开发了同程e配平台系统。借助此系统,用户不仅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等渠道汇聚配送订单,还能通过城市配送公交化模式自动进行配送调度,随时追踪进度。这一模式引起很多考察组成员的兴趣,在现场,不少人围在终端设备前体验如何下单与追踪进度。

  在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考察组参观了多条花椒及花椒衍生制品生产线、配套冷链系统等。江津地区素有“青花椒之乡”之称,目前我国青花椒90%以上的原生种苗来自江津。凯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配套冷链系统,有机地将种植、收储、生产、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延长了产品销售周期,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附加值,对整个重庆乃至贵州接壤地区花椒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凯扬保鲜花椒订单销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鲜椒只有通过加工转化为商品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凯扬开发出7大类23种规格的花椒产品,未来还将延伸产业链条,重点进军医药中间体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冷链资源,凯扬计划开展“花椒银行”项目。据介绍,在花椒价格低位徘徊时,“花椒银行”项目为农户、专业合作社等的花椒制品提供免费仓储管理服务;在花椒价格达到高位时,由公司进行销售,公司按比例与委托人分配利润。凯扬希望通过该项目为江津花椒个人与经营主体解决仓储难题,同时对市场价格进行合理调控。

  一位考察组成员对此非常感兴趣,他向记者感叹道,“这个构想很有借鉴意义,不过项目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产业集中度。”

  考察的第三站是江津区李市镇农村电商站点,这里的农产品销售正是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带火的。从最开始分享山里的田园生活到第一次成功卖掉300个土鸡蛋,再到让更多村民参与并与企业合作将销售农产品做出口碑,直至成立自己的公司和团队,网络红人鸿姐带火了其他地区的滞销农产品。如今,通过“互联网三农短视频+农产品电商”的运营模式,企业积极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农村电商产业链,实现助农增收、助农脱贫。

  鸿姐的经历只是借助科技手段加速农产品上行的一个缩影。记者通过多位考察组成员了解到不少地区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一位成员告诉记者,相比其他模式,直播和短视频是农民最容易上手、最简单有效的模式。“很多农民理解不了太复杂的操作,但直播对他们来说就很简单,带着镜头前的观众去看怎么养牛羊、怎么规模化加工和包装,就能收获订单。”不过,网络红人和电商带头人打造起来并不容易,如何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电商产业链还是亟待攻破的课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