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正文

北京新发地每周市场动态(2016.7.16-2016.7.22)

发布日期:2016-07-26    来源:新发地网络
【字体: 打印

  

  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价格继续进行调整,周内价格小幅波动,稳中有降。

  2016年7月2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10.63元/斤,比2016年7月15日的10.80元/斤下降1.57%;比2016年6月22日的11.88元/斤下降10.52%;比2015年7月22日的11.03元/斤下降3.63%。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降幅明显。上周末,年同比价格下降1.37%,本周降幅继续扩大。

  本周(2016年7月16日至7月2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本周继续进行调整,小幅波动,价格在波动中难以掩盖下行的态势。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0.88元/斤(7月19日),比上周的11.00元/斤下降0.12元/斤,降幅1.09%;最低价10.63元/斤(7月21、22日),比上周的10.78元/斤下降0.15元/斤,降幅1.39%。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5元/斤,高出2.35%。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2.04%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其中最低价的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553.57头,比上周(7月9-15日)的1517.71头增加2.36%;比前2周(7月2-8日)的1466.43头增加5.94%;比前3周(6月25-7月1日)的1475.14头增加5.32%;比前4周(6月18-24日)的1511头增加2.82%。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743.14头,今年同比增加-10.88%,上周同比下降的幅度是12.20%,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是增加的,上周环比也是增加的,已经连续2周出现环比增加的趋势,表明近期毛猪的供应形势并不是某些人士预测的那种趋紧的态势。这说明,尽管在今年年初出现了一部分仔猪死亡率的现象,按道理现在毛猪的出栏量应该有所降低,而事实上毛猪在近期的出栏量是增加的,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也是增加的。

  此外,本周上市量同比是下降的,价格同比也是下降的,这里面隐含着2个问题:

  1、毛猪日均上市量头数下降并不等于猪肉上市量下降

  按照我们统计的惯例,我们统计的是毛猪上市量的头数,报出的是猪肉上市量的重量。110kg的毛猪,屠宰后猪肉的上市量可以按照100kg计算,即白条加上猪下货包括猪头、猪蹄、猪尾巴、心肝肺、猪大肠等等。在通常的情况下,毛猪日均上市量的头数就代表猪肉的上市量。但是,由于春节过后毛猪的压栏惜售,近期出栏毛猪的单重普遍比正常出栏毛猪的单重增加30%以上,这就意味着即使毛猪出栏的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猪肉的上市量最低的增加幅度也会超过30%。所以,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并不等于猪肉的日均上市量也在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1个统计上的偏差,明明白条猪的上市量是下降的,而猪肉的上市量却是增加的,与常规的统计是不符的。因此,有了这个偏差,也就有了人们判断的偏差或者失误。这个偏差或者失误的表现是:人们根据毛猪的存栏量来判断猪肉的供应形势,明明毛猪存栏量是下降的,猪肉的供应形势应该是趋紧的,而市场的表现是猪肉供应是过剩的,价格是下滑的。这种偏差或者失误,在今年春节过后的诸多分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本周,白条猪的上市量同比下降10%,这是指的头数,由于毛猪的单重增加了30%以上,而猪肉的上市量却增加20%以上。如果人们仅仅根据毛猪的存栏量来判断价格的走势,难免会落入机械唯物论的泥潭。

  2、压栏惜售是1把双刃剑

  在毛猪供应趋紧的状况下,压栏惜售可以扩大供应的缺口,加剧肉价上涨的幅度和速度,把价格中的泡沫吹大;反过来又会在扛不动的时候抛售,快速挤出价格中的水分。此前压栏的毛猪在近期大量出栏,就使得原本在近期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被冲淡。即在很多人看好6-8月份的肉价时,被当头泼了1桶凉水。同时,在人们根据毛猪存栏量下降的状况判断肉价的走势时,忽略了猪肉的供应增加与毛猪出栏下降是相悖的这种有违常规的现象。

  在我们认定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坚持肉价还处于上升期,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也可以存在分歧。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相信客观的市场表现还是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呢?是相信数据还是相信市场经济规律呢?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在周前期回落,周后期反弹。反弹以后的价格略高于回落时的价格。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28元/斤,比7月15日的3.24元/斤上涨1.23%;比2016年6月22日的3.03元/斤上涨8.25%;比2015年7月22日的3.51元/斤下降6.55%。周环比小幅上涨;月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小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3.63%,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扩大,放大到6.55%。

  本周的最高价为3.28元/斤(7月20、21、22日),比上周的3.42元/斤下降4.09%;最低价3.13元/斤(7月18、19日),比上周的3.24元/斤下降3.40%。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中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表明本周鸡蛋的价格经历了1个回落、反弹的过程。

  本周中后期,北京市场鸡蛋价格止跌企稳,价格回稳的动力来源于我国南方地区价格的回升。北方鸡蛋主产区之一的山东市场价格回升,部分南方客商开始到北方产区收购鸡蛋。此外,北京市场鸡蛋价格回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北方地区的强降雨,对鸡蛋的收购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体上看,前期鸡蛋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产能略大于需求,目前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逆转,供应略大于需求的局面仍然存在,本周中后期价格回升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强降雨对收购活动带来的影响。

  前期南方地区的强降雨影响到南方地区的收购、运输、销售,南方地区收购不畅,销售也不畅,导致价格低迷。本周南方地区销售有些起色,价格出现上涨,上涨以后的价格高于北方,使得北方鸡蛋得以南下,从而拉动北方鸡蛋价格回升。而北京市场上鸡蛋价格回升,主要还是北方产区鸡蛋的出厂价上涨造成的。特别是在周后期,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使得鸡蛋收购受到一定的影响,鸡蛋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鸡蛋价格出现回稳,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

  短时间内,鸡蛋价格难以出现连续性上涨,这是鸡蛋供应的基本面决定的,目前鸡蛋的产能依然略大于需求,本周的价格走势实际上是遏制了蛋价继续下滑的态势,距离价格出现连续性上涨的局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前期,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小幅波动,本周后期则连续上涨。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93元/公斤,比7月15日的1.60元/公斤上涨20.63%;比去年同期的2.37元/公斤下降18.57%。周环比大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29.52%,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收窄到18.57%。

  本周内的最高价1.93元/公斤(7月22日),比上周的1.66元/公斤上涨16.27%;本周内的最低价1.68元/公斤(7月18、19日),比上周的1.60元/公斤上涨5%。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中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表明本周的菜价走势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

  上周,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3.75%,本周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为14.88%,价格波动的幅度比上周明显放大。放大的主要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上涨,最高价的涨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被拉大。

  上周菜价环比是下降的,本周环比则由下降逆变为大幅上涨。

  本周菜价上涨,主要是周后期北方地区的强降雨所致。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在7月19日还是1.68元/公斤,在强降雨以后,连续上涨3天,到7月22日,价格上涨到1.93元/公斤,3天的时间价格上涨了14.88%,涨幅巨大,涨势迅猛。

  本次强降雨对菜价的影响有以下3个特点:

  1、降雨对菜价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强降雨当天菜价涨幅很小,从1.68元/公斤上涨到1.74元/公斤,只有3.57%;第2天由1.74元/公斤上涨到1.76元/公斤,涨幅只有1.15%;第3天由1.76元/公斤一下子上涨到1.93元/公斤,涨幅达到9.66%。

  之所以会出现滞后性,原因有3个:

  ⑴、降雨当日,市场上的蔬菜是降雨之前收购的,降雨当日的上市量没有受到影响,价格涨幅并不明显;

  ⑵、降雨当日,市场上蔬菜供应充足,但是,进入市场采购的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减少,市场上个别蔬菜出现卖难现象,而二级市场和零售市场由于减少了到批发市场的采购量,供应呈现不足的状态,菜价涨幅明显超过批发市场的涨幅;

  ⑶、由于产区出现强降雨,影响了批发商的收购,导致降雨以后的第3天,进入批发市场的蔬菜数量明显减少,价格大幅上涨。

  所以,在强降雨发生的时候,蔬菜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涨幅,涨幅最大的往往是在强降雨停歇了以后,第3、4天时,价格波动的幅度会明显表现出来。

  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的1位副主任和市商委的几个主要负责同志以前每当天气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市场,查看市场的供应状况。后来他们说,我现在才知道,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着急你们不着急的原因,就是市场上的蔬菜不少,零售商到市场上进货的减少,零售市场缺菜,批发市场并不缺菜,批发市场的商户还为蔬菜卖不出去着急呢。

  缺菜不缺菜,要等雨后的几天才能看出来。

  2、本次强降雨是降到了夏季蔬菜的主产区

  6月下旬以后,全国夏季蔬菜的主产区集中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中东部以及东三省,本次强降雨的雨区,就集中在这些地方,所以,这次强降雨对菜价的影响范围将远远超过降雨的范围。也就是说,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价格在强降雨过后的第3天出现1个比较明显的涨幅,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也会在这几天相继出现1个比较明显的涨幅。

  3、本次强降雨没有对蔬菜生产造成明显灾情

  本次强降雨的雨量是非常大的,北京地区的降水量超过200mm,个别地区的最大降水量超过400mm,属于强降雨级别。但是从产地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个别地块有被水淹的,比如山西大同地区尖椒、柿子椒的地块,有的地方积水超过30cm,秧苗被积水浸泡;一些精细的小品种蔬菜,菜根较浅,有被浸泡、烂根现象。至于其他大品种的蔬菜,目前还没有受灾的消息。所以,我们认为,强降雨对蔬菜的生产的确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并没有达到出现灾情的程度。

  由于今年夏季北方产区蔬菜的种植面积较大,强降雨之前个别蔬菜曾经出现卖难的迹象,强降雨之后,蔬菜的产量会有所下降,但是不会出现供应短缺的状况。近期菜价会有所抬升,过一段时间以后,菜价还是会出现回落的。强降雨对蔬菜供应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后还是会回归到常态。

  这次北方产区出现的强降雨与南方产区强降雨的最大区别就是时间短。如果北方产区也出现南方产区那样的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强降雨,那么,就会对北方产区的蔬菜生产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香菜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香菜的批发价是6-8元/斤,上周末(7月15日)的价格是1-2元/斤,周环比上涨366.67%;去年同期的价格是1-2元/斤,年同比上涨366.67%。

  本周香菜价格大幅上涨,完全是强降雨所致。由于7月20日北京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蔬菜产地道路泥泞和出现积水,影响了农户下地收获,上市量明显下降,价格大幅上涨。

  据悉,近期香菜的主要供应地就是北京及周边地区,而这个地区生产的鲜嫩的叶类菜受强降雨的影响,都出现了收购困难的状况,个别地区出现积水,导致这些鲜嫩的叶类菜有烂根现象,影响到产量,近期价格会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不过,这些鲜嫩的叶类小菜,生长周期都比较短,即使是全部减产,有2-3个星期的时间,供应很快就会恢复到常态。

  在夏季,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鲜嫩小菜,通常分为2种生产方式,即露地生产和大棚生产。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大棚生产的鲜嫩小菜受到的影响较小;露地生产的鲜嫩小菜受到的影响稍大一些,近几日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收获困难,包括采摘、砍收等。

  实际上这些鲜嫩小菜的生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供应出现的短缺仅仅是暂时的。

  2、柿子椒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柿子椒的批发价是1.1-1.5元/斤,上周末(7月15日)的价格是0.4-0.7元/斤,周环比上涨136.36%;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5-1元/斤,年同比上涨73.33%。

  近期,新发地市场销售的柿子椒主要来源于山西大同、朔州地区;内蒙赤峰地区和河北唐山地区。其中赤峰、唐山地区的柿子椒分为大棚和露地2种,以露地生产的为主,大棚生产的柿子椒已近退市的程度,上市量明显减少。山西的柿子椒全部是露地生产的。

  柿子椒价格上涨,主要是在21日下午以后开始的。北京地区的强降雨是在19日午后开始的,新发地市场批发柿子椒的商户均赶在强降雨之前把柿子椒运到市场,在20日强降雨发生之时,市场上柿子椒的供应是十分充足的,而进入市场采购的客户却寥寥无几,因此,在强降雨发生的时候,市场的价格也是稳定的。

  强降雨发生的时候,在产地的收购活动就已经很困难了,农户没有办法下地采摘,沾上泥水的柿子椒容易腐烂,所以,强降雨发生的时候,在产地的收购活动就基本上停止了。21日下午之前,市场上还保有较多的柿子椒,价格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到下午以后,市场上的柿子椒基本上售罄,新进入市场的柿子椒又明显减少,价格开始快速上涨。

  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在山西大同,许多柿子椒的地块被雨水浸泡,有的地块积水达到30cm,这些被雨水浸泡的柿子椒秧苗,需要在积水被排干以后恢复几天才能正常生长,柿子椒的供应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恢复,近几日的价格很难回落。

  3、大葱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大葱的批发价是0.4-0.8元/斤,上周末(7月15日)的价格是0.4-0.7元/斤,周环比生长9.09%;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95-1.5元/斤,年同比下降51.02%。

  本周大葱批发的最低价出现在7月21日,当日的批发价是0.2-0.4元/斤,是历年同期的最低价。

  7月20日前后,北方产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雨,大葱供应的主产地山东地区也出现了强降雨。按照以往的规律,当强降雨出现时,大葱是没有办法收获的,市场供应就会减少,价格就会上涨。所以,许多商户赶在强降雨之前大量收购大葱,把这些大葱送到冷库预冷,等待强降雨的来临。因此,在山东地区出现强降雨以后,大批大葱从冷库出来运抵市场,造成市场葱满为患。当大批大葱进入市场以后,到市场采购的客户受强降雨的影响却明显减少,大葱出现滞销现象,价格跌到低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山东大葱从起葱、剥葱、打捆、装车到运到市场销售,这期间的费用约0.30元/斤,原本希望借强降雨之机能够获取较大利润,结果是大家都有这样的打算,上市量出现撞车,结果是都出现亏损。当这些大葱销售完结以后,后续进入市场的大葱减少,价格重新出现抬头。22日的价格比21日上涨了1倍。

  4、团生菜

  7月22日,新发地市场团生菜的批发价是2.5-3.5元/斤,上周末(7月15日)的价格是0.6-1元/斤,周环比上涨275%。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8-1.7元/斤,年同比上涨140%。

  近期上市的团生菜全部来自河北的张家口地区,以沽源县为主。沽源团生菜的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扩大,所以前期团生菜的价格一直比较低。本周价格上涨,主要发生在21、22日。21 的价格是0.5-1.4元/斤,22日就大幅上涨到2.5-3.5元/斤。价格上涨的原因仍然是强降雨所致。

  沽源县的强降雨发生的时间比北京晚1天,21日到沽源收购团生菜的车辆在22日没有按时返回市场,团生菜的供应在22日出现断档。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大量的菜车滞留在沽源,滞留的原因就是装不上车,装不上车的原因就是强降雨导致的无法下地,砍不上来菜就装不上车。这些商户预计,1-2天以后,团生菜的供应就会恢复正常。但是,他们也反映,一些团生菜被雨水浸泡,有黄叶的现象,产量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