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价格高位盘整。
2015年7月24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10.95元/斤,与2015年7月17日的10.95元/斤持平;比2015年6月24日的10.25元/斤上涨6.83%;比2014年7月24日的8.98元/斤上涨21.94%。周环比持平;月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涨幅明显。
本周(2015年7月18日至7月24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在高位盘整,小幅波动。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1.08元/斤(7月23日),比上周的11.05元/斤上涨0.03元/斤,涨幅0.27%;最低价10.83元/斤(7月19日),比上周的10.73元/斤上涨0.10元/斤,涨幅0.93%。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5元/斤,高出2.31%,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2.98%有所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均有所上涨,最低价涨幅略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内肉价有所上涨,但是仍然处于盘整阶段。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771.14头,比上周(7月11-17日)的1697.43增加4.34%;比前2周(7月3-10日)的1740.57头增加1.76%;比前3周(6月27日至7月2日)的1638头增加8.13%;比前4周(6月20-26日)的1783.86头减少0.71%。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907.14头,今年同比增加-7.13%,上周同比增加的幅度为-12.97%,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有所缩小。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明显增加,同比减少的幅度有所收窄,既维持住肉价的高位,又没有拉动肉价明显上涨。即便是周后期价格有所回升,也还是低于7月初的价格。
本周白条猪价格表现出盘整的态势,周后期有所上涨,主要是临近立秋节气、需求有所放量,对肉价有所拉动:
1、立秋节气之前,居民有提前备货的习惯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有所回升,是市场销量增大的结果。北京地区的居民,有提前备货的习惯,为了满足“贴秋膘”的习俗,居民采购量比前期有所增大。所以,本周的上市量环比增加,价格也有所回升,就是需求放量的结果。
2、供应量增加抑制了肉价上涨速度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增幅4.34%,增加的幅度比较明显,显示出毛猪产能虽然明显下降,但是下降后的产能并没有造成供应的短缺,仅仅是把过剩的那部分产能去除了。
3、立秋之前,肉价还有可能小幅上涨
从新发地市场近几年肉价的走势来看,每年立秋之前,肉价都会试图冲高,真正到了立秋,肉价反而有所下降。现在正是立秋之前肉价试图冲高的前夜,肉价还会继续坚挺运行一段时间。
不过,如果今年立秋之前的肉价没有突破7月初出现的最高价11.40元/斤的价位,那么,今年年底之前肉价都难以突破11月初的价位,7月初出现的最高价有可能就是今年全年的最高价。因为按照2011年白条猪价格上涨的走势来看,全年的最高价就出现在立秋之前,直到次年的春节,肉价也没有超过立秋之前的价格。我们知道,2011年是毛猪供应相对紧张的年份。造成当年肉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2个,1个是能繁母猪存栏量明显下降;1个是疫情比较严重。今年肉价上涨主要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所致,几乎没有疫情,所以今年肉价上涨的动力远远没有2011年那般强烈,如果立秋之前的价格没有突破7月初的价位,那么一直到春节前都难以突破7月初的价位了。7月初的价位极有可能就是本轮肉价上涨的最高点。
因此,对于养殖场来说,顺时出栏仍然是首选。惜售有可能会减少收入。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明显上涨。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85元/斤,比7月17日的3.47元/斤上涨10.95%;比2015年6月24日的3.24元/斤上涨18.83%;比2014年7月24日的4.95元/斤下降22.22%。周环比大幅上涨;月环比涨幅很大;年同比降幅仍然很大。上周末,年同比下降的幅度为34.28%,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主要的原因是去年同期鸡蛋价格环比明显下降,而今年则是明显上涨,使得与去年同期价格差距大幅缩小。
本周鸡蛋价格明显上涨,是季节性波动的正常表现,就是在夏季高温闷热的环境下,蛋鸡季节性厌食,影响了鸡蛋的产量。不过,即使是周环比明显上涨,上涨以后的价格仍然是养鸡场亏损的价格,且仍然大幅度地低于去年同期。
总体上看,鸡蛋产能大于需求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后期鸡蛋价格还会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天气转凉以后,鸡蛋价格低迷的局面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近期鸡蛋价格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上涨的幅度应该不会很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短时间的回调,会呈现出波动上行的态势。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蔬菜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小幅波动。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36元/公斤,比7月17日的2.46元/公斤下降4.07%;比去年同期的1.69元/公斤上涨39.64%。周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涨幅很大。上周末,年同比上涨46.43%,本周末为上涨39.64%,同比涨幅有所缩小。
本周内的最高价2.44元/公斤(7月20日),比上周的2.46元/公斤下降0.81%;本周内的最低价2.33元/公斤(7月18日),比上周的2.22元/公斤上涨4.95%。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中期,表明本周的菜价经历了1次冲高回落的过程。
上周,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10.81%,本周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为4.72%,价格波动的幅度比上周明显缩小。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下降、最低价上涨,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缩小,实际上是本周菜价波动的幅度较小造成的,也是本周蔬菜的最低价偏高造成的。周前期价格反弹的力度较大,周后期回落的速度比较缓慢。
本周菜价相对较高,在近5年同期中处于最高点。主要是夏季蔬菜供应偏紧造成的。特别是夏季早茬蔬菜,在幼苗时期受到倒春寒影响,近期上市量明显不足,供应显得比较脆弱,价格居高不下。不过,已经推迟上市的部分早茬蔬菜近期很快就要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后期供应状况会逐步好转。在供应状况好转之前,菜价还会继续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
在张家口、承德、大同、赤峰、绥化等地蔬菜供应量偏紧的情况下,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小白菜、小油菜、油麦菜、散叶生菜、韭菜、茴香、空心菜、苋菜等却比较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这些小品种蔬菜,对稳定菜价起到一定的作用。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小白菜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小白菜的批发价是0.5-0.7元/斤,上周末(7月17日)的价格是0.3-0.8元/斤,周环比上涨9.09%。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5-1元/斤,年同比下降20%。
本周小白菜的价格有所上涨是近期雨水偏多造成的。雨水偏多,小白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烂根现象,影响了小白菜的产量。即便如此,近期小白菜的价格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今年夏季以来,北京市场上的小白菜、小油菜的价格始终较低,是因为北京及周边地区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增加了小品种蔬菜的种植,特别是小白菜、小油菜等小品种蔬菜,这些蔬菜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北京市场上鲜嫩小菜的供应只能依靠自己。所以这些小品种蔬菜的种植面积比较稳定,产量也比较稳定,供应相对充足。
这些小品种蔬菜,保鲜期很短,成熟以后必须尽快收获,收获以后必须尽快上市销售。特别是夏季,这些蔬菜生长迅速,如果拖延收获,很容易长疯,如果个体过大,售价就会很低。如果销售拖延,又很容易腐烂,所以,在这些小品种蔬菜上市以后,商户必须尽快销售,销售不完就得扔掉。所以近期小白菜在销售中回旋的余地很小,价格相对较低,其他那些小品种蔬菜也有类似的问题,价格也相对较低。
2、丝瓜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丝瓜的批发价是1.1-1.5元/斤,上周末(7月17日)的价格是1-1.5元/斤,周环比上涨4%。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2-0.5元/斤,同比上涨271.43%。
夏季销售的丝瓜有2种:1种是长条丝瓜,产地是河南濮阳;1种是短条丝瓜,产地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本周,长条丝瓜的价格在1元/斤上下,短条丝瓜的价格在1.5元/斤上下。
去年丝瓜的价格惨不忍睹,河南丝瓜在北京的售价只有0.2元/斤左右,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丝瓜售价在0.5元/斤左右。今年,北京及周边地区丝瓜的种植面积锐减,同比减种的幅度过半;河南濮阳的种植面积减少近半,拉动丝瓜价格整体走高。
3、苦瓜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苦瓜的批发价是0.6-1元/斤,上周末(7月17日)的价格是0.8-1.3元/斤,周环比下降23.81%。去年同期的价格是1-1.2元/斤,同比下降27.27%。
苦瓜的产地集中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大部分来自香河。今年的价格走势与丝瓜相反。去年同期,种苦瓜的收入相对较高,今年种植面积比较稳定,略有增加,增幅不大。但是今年的产量相对较高,近期又进入上市高峰期,所以价格相对较低。
本周末的价格还是比前几天有所上涨的价格。因为近期多降雨,光照不足,影响了苦瓜生长速度,所以周后期价格有所回升,周中前期的价格一度降到0.6-0.8元/斤,同比的降幅更大。
近期苦瓜的价格同比降幅较大,影响了农户的收入,但是由于苦瓜的采摘期比较长,农户还是有收入的。
4、山药
7月24日,新发地市场山药的批发价是2.8-3.8元/斤,上周末,7月17日的价格是2.8-3.8元/斤,周环比持平。去年同期的价格是4-5.3元/斤,年同比下降29.03%。
虽然山药的价格环比持平,但是山药的价格还是波动较大的。因为市场上销售的山药分为2种,1种是毛山药,口感软糯(市场上销售的铁棍山药是毛山药的1种,价格与毛山药变化同步);1种是菜山药,口感硬脆。上周是毛山药批发价为3.8元/斤上下,菜山药批发价2.8元/斤上下。本周则是毛山药批发价2.8元/斤上下,菜山药批发价3.8元/斤上下,颠倒了乾坤。
通常情况下,毛山药的价格明显高于菜山药,是因为毛山药的亩产相对较低,口感相对较好,近期售价颠覆一定是另有原因。
菜山药的主要来源地是山东潍坊,销售菜山药的商户反映,现在销售的菜山药还是储存的山药,库存量已经不多,新山药上市还需要一些时日(大约1个月),所以菜山药的价格上涨。实际上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储存费用势必增加,损耗也会有所增加,价格上涨是符合价值规律的。
毛山药的主要来源地是河北保定。销售毛山药的商户反映:距离新山药上市的时间还有1个半月(比菜山药上市期略晚一些),库存的山药还很多,必须要在新山药上市之前尽快销售出去,现在的销售压力很大,价格被迫下降。而且,近期山药销售进度放缓,即使是降价促销,也很难在新山药上市之前全部销售完毕。所以储存山药的商户心里比较焦急。
据商户反映,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毛山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保定地区毛山药生产增加的幅度明显超过需求增加的幅度,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1倍以上,有的地方扩种的幅度超过5倍,新山药上市以后,可能还不如土豆值钱。现在是他们手里有山药的商户着急,1个半月以后该种山药的着急了。